爆破技术的分类介绍
爆破技术是利用炸药爆炸的能量破坏某种物体的原结构,并实现不同工程目的所采取的药包布置和起爆方法的一种工程技术。那么他具体分为哪几类呢?山东天盟爆破工程有限公司给大家详细介绍下。
控制爆破:
不同于一般的工程爆破,对由爆破作用引起的危害有更加严格的要求,多用于城市或人口稠密、附近建筑物群集的地区拆除房屋、烟囱、水塔、桥梁以及厂房内部各种构筑物基座的爆破,因此,又称拆除爆破或城市爆破。控制爆破所要求控制的内容是:
1.控制爆破破坏的范围,只爆破建筑物需要拆除的部位,保留其余部分的完整性;
2.控制爆破后建筑物的倾倒方向和坍塌范围;
3.控制爆破时产生的碎块飞出距离,空气冲击波强度和音响的强度;
4.控制爆破所引起的建筑物地基震动及其对附近建筑物的震动影响,也称爆破地震效应。
水下爆破:
将炸药装填在海底或水下进行工程爆破的技术,是和露天爆破相对的另一个领域。举凡疏通航道,炸除礁石,拆毁水下沉船、建筑物,开挖港口码头和航道基坑,以及处理码头堤坝的软弱地基等类爆破,都属于水下爆破的范畴。
水下爆破也和露天爆破一样,都要用裸露钻孔和药室装药等方法实现爆破目的;不同的是水下施工比较复杂、困难,长期以来多由潜水员在水下进行钻孔和装药等技术作业。工作范围既受水深的限制,又受潮汐水流的影响,效果欠佳。
由于水作为介质的阻力远比空气大,因此计算装药量时,需要考虑水的深度,才能保证爆破效果;同时水介质传播冲击波的能力也远大于空气,附近若有其他水工建筑物时,多采取气泡帷幕方法,降低水中冲击波的峰值压力,作为防护手段。
80年代以来,试验成功了水下压缩爆破方法,以水为传播压力的介质,压实水下淤泥等类软土地基,代替过去用机械船挖除淤泥的清基方法,既经济又方便,有效地扩大了水下爆破的应用范围。
地下爆破:
不同于露天和水下爆破,通常是在一个狭窄的工作面上进行钻爆作业,因此,它的特点是装药量少或使用低威力的炸药,多炮眼,装药量分散,爆破作用力均匀分布,属于前述松动爆破的情况,很大限度地减少对围岩的破坏程度,技术上的要求比较严格。地下爆破从技术上可分为两种:一是起掘进作用的掏槽爆破。其目的是在只有一个临空面的条件下,首先在工作面中间形成较小但有足够深度的槽穴,这个槽穴是整个地下坑道、隧道等施工开挖中的先导。掏槽爆破的炮孔布置方法很多,需要根据地质构造、断面大小和施工机械等条件,确定良好的掏槽眼(孔)的布置形式。二是要使地下坑道造成一定横断面形式的成形爆破。这种布孔法称周边孔,也称刷帮爆破。爆破的作用力是在两个临空面上均匀分布的,除了要使炸落的岩石块度均匀,便于清渣,抛置不太远,不致打坏支撑等以外,还应保证坑道开挖限界外的围岩受到很小的破坏,以减少超挖的数量。
随着地下工业的发展,为开挖地下飞机场、库、厂房等大面积空间的工程,使地下爆破技术也逐渐向大规模的大钻孔爆破技术发展。但目前地下大爆破技术经验较少。自从光面、预裂爆破技术应用于地下工程以后,促进了锚杆喷混凝土支护技术的发展,每次爆破的超挖量减少到了超低量,围岩的稳定性大为增加,使地下工程收到很大的经济效益。
下一条:爆破基础知识 | 上一条:爆破方法及分类 |